一、后期计划安排
1、从第12周周三(5月23日)开始,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主,开展研讨式学习;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给定的问题或者自己选择确定一个问题开展研讨、报告式学习,每周每个组派人报告10分钟,讲解本小组的研究工作情况(可以是阅读文献的内容等等);
3、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小组的问题和课本当中每章的小问题(课后习题或者引导问题等等),至少做4个习题,连同自己小组报告一起作为个人的课程研究报告提交,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二、关于小组研究报告和答辩以及成绩评定
(1)、报告最终稿提交时间及材料要求
本次课程研究报告在第15周周五(2018年6月15日)及之前提交,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一份(打印装订好),所有材料提交给课程秘书杨璐硕士研究生处(邮箱:1032075667@qq.com;;电话137-1363-0214),地址:实验楼B北321室。
(2)、报告、答辩和成绩评定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考虑到每个人都要有所表达,每个人都准备ppt做关于自己所做研究报告内容和自己所做的课程习题(至少4个题)的陈述,时间为每人10分钟,6分钟陈述和4分钟问答。
个人课程总成绩=小组报告成绩+个人报告和答辩成绩+个人课程习题成绩+平时成绩
比重分别是:40%+30%+20%+10%
1)、小组报告成绩=小组自评成绩(20%) +老师评定成绩(80%)
报告成绩评定依据:
主要是依据所提交报告从以下方面考核评定
(a)报告总体内容齐全程度和创新程度;
(b)报告总体格式规范程度;
(c)报告对基本问题的回应程度;
(d)报告对拓展问题的回应程度。
2)、个人报告和答辩成绩
依据个人所做研究报告内容的陈述和问答10分钟表现由答辩老师确定。
3)、个人课程习题成绩
每个同学做至少4个课程习题,由教师根据习题质量及答辩中的回答评定成绩。
4)、平时成绩
根据讨论时期表现和上课出勤情况由同组组长(80%)和教师(20%)共同确定。
组长要与组员协商给定每个组员的平时成绩,纸质打印组长签名后随研究报告于答辩前一天交给杨璐硕士研究生处(邮箱:1032075667@qq.com;;电话137-1363-0214),地址:实验楼B北321室。
三、课程学习小组研究报告参考模版

课程设计(论文)
《经济博弈论》课程PBL教学模式问题研究报告
题目: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年级班别 20 级(xx)班
组 别 20 级(xx)班xx组
组 长 xxx
组员姓名: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任课教师
201x年XX月
摘 要(限500字符)
参考格式
本研究报告运用xxx(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号博弈)来研究xxxxx问题(如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问题)。报告通过建立基本问题1和基本问题2的xxxx模型,以及针对xxxxx情形,建立了xxxxxx问题的拓展模型,对xxxx问题从信息完全、信息不完全(非对称)以及决策的静态和动态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相关问题的结论。
本研究报告分为四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xxxx(如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的相关知识,其次运用基本的博弈模型分析了xxxxx问题(如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均衡问题)。再次选取xxxxxx分析了xx问题(如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Stackelberg模型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博弈问题),从xxxxxx拓展到xxxxxx(如:从两人博弈拓展到多人博弈,从静态分析拓展到动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为企业技术创新竞争与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3-5个
Abstract
Key words:
目 录(以下页码根据自身报告自行编排)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
1.3 所使用的模型和研究方法... 3
2 相关理论和模型概述.... 5
2.1 xxx(如博弈模型)的基本概念... 5
2.2 xxx(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6
2.3 xxx(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7
2.4 xxx(如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8
2.5 xxx(如城市产业经济、保险欺诈等等)概述... 9
3 基本问题1模型及其分析... 11
3.1 问题描述(如问题说明、条件假设、模型等等)... 11
3.2 模型求解分析... 11
3.3 结论... 12
4 基本问题2模型及其分析... 13
4.1 问题描述(如问题说明、条件假设、模型等等)... 13
4.2 模型求解分析... 15
4.3 结论... 18
5 扩展问题模型及其分析... 23
5.1 问题描述(如问题说明、条件假设、模型等等)... 23
5.2 模型求解分析.... 25
5.2 结论... 28
6 结论与展望... 29
6.1 结论及政策建议... 29
6.2 展望(如对该问题将来可以从那些方向再继续研究的建议)... 31
参考文献... 35
关于格式规范要求
1文中的插图
插图要按章编号并给出图名称,如

图2.1 博弈树
2文中的表格
表格也要按章编号并给出表名称,如
表3-1 仿真计算中的模型参数的两组值
|
A1 |
A2 |
k1 |
k2 |
c1 |
c2 |
组1 |
10 |
12 |
0.5 |
0.5 |
2 |
1 |
组2 |
10 |
12 |
0.4 |
0.6 |
1 |
2 |
3 参考文献
(1)要在文中引用处按先后次序标注编号;
(2)在报告末尾要将参考文献按编号列出来,格式是:
书
[1] 谭德庆. 多维博弈论[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杂志期刊文章
[2] 万春花. 长三角区域经济中政府协调问题研究[J]. 财政监督, 2009, 14: 69-70.
[3] North D.C. Location Theory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3, 63(6): 243-258.